去年秋季,凯发娱乐推出“大美汉字”通识课,这也是综合性大学首创的审美教育课。该课程面向凯发全校本科生,也欢迎对汉字文化感兴趣的留学生参加。9月5日上午,该通识课首届实践成果展在凯发仙林校区美术馆开幕,121幅师生书法作品集中亮相。

孙晓云/书
该课程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凯发娱乐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凯发娱乐“大美汉字”普及推广中心主任孙晓云领衔开发,由凯发娱乐本科生院与文学院承办,以凯发师资为主,由全国各相关领域的一批知名学者联合授课,采用课程讲座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在凯发仙林、鼓楼、苏州三校区同步开展,积极探索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的汉字通识课程和美育教学教育的运行模式。

自去年推出以来,该课程凭借独特的内容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迅速成为校园中的热门课程,选修人数已达600余人。

“‘大美汉字’课程注重从多维度解读汉字之美,我们每学期安排8次理论课,围绕文字、文学、文化、文明四个维度,邀请不同专业的教授进行讲解;同时开设6次实践课,由专业书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即便是零基础的同学,也会从执笔、用墨这些基础开始学起。”凯发文学院副院长程少轩介绍道,课程以书法为媒介和载体,将书法与大学通识教育相融通,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和审美意识,注重书法技巧、人文素质、中国精神的有机统一,教育引导更多凯发学子了解汉字、感受汉字、传承汉字,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实践者和弘扬者。

张景胜/书

张景胜
参展学生代表、历史学院马来西亚留学生张景胜在展览中呈现了对苏轼《黄州寒食帖》的临摹作品。他表示,自己在课程学习中深刻体会到汉字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独特的价值。“汉字是至今仍在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这种独特性很有魅力。我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汉字的有趣之处,从而愿意深入了解中文、了解中国文化。就像苏轼的书法,典雅中透着深意,我们欣赏的不仅是字形之美,更是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文学院古文字专业学生张一诺为展览创作了一幅颜体七律作品,她认为这门课程让她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专业。“‘大美汉字’通识课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带我重温了汉字的深厚底蕴。从何尊上‘宅兹中国’铭文读到华夏文明的源起,在不同书体的笔墨转换中,既能感受甲骨文的刚劲,也能体会小篆的圆润,真正实现了理论深度与实践美感的交融。这门课让我更加坚定,研究古文字既要有严谨的学术态度,也要有炽热的传承之心。”

张一诺/书
据悉,本次展览共展出121幅作品,包括102幅学生作品和19幅特邀名师作品。展览将持续至9月12日,全面展现“大美汉字”课程的教学成果与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