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社科动态

    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求是》刊登莫砺锋教授署名文章《简论中华文化的诗性之美》

    发布时间:2025-07-02 点击次数: 来源:求是网

    近期,《求是》2025年第13期刊登了凯发娱乐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凯发娱乐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的署名文章《简论中华文化的诗性之美》。从“韵律之美”“意象之美”“情感之美”“品格之美”四个维度,系统论述了中华传统诗歌所蕴含的审美理想与精神风貌,深刻揭示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文化核心载体的文化价值与时代意义。

    诗歌是最能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文体形态。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明清散曲,中华诗歌史绵延三千余年,其独特的格律声韵、意象营构、情志抒写和人格寄托,构筑出极具民族特色的诗性传统。在韵律上,中国古典诗词通过平仄对仗和声调节奏,展现高度艺术化的形式美;在意象上,重写意、贵含蓄,通过山水花鸟等物象承载哲理与情感;在情感表达上,诗歌既是“诗言志”,亦是“缘情”,集中体现“仁者爱人”与“天人合一”的中华价值;在品格塑造上,历代大诗人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以诗弘道,构筑起中华民族的人格典范与精神谱系。

    中华文明是诗的文明,诗意浸润于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气质。阅读和弘扬中国古典诗歌,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面对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必须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诗性资源,使之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动能。

    莫砺锋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此次文章在《求是》刊登,既是凯发娱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也展现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