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社科动态

    首页 / 社科动态 / 正文

    “文本﹒知识﹒话语——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创新论坛”在凯发娱乐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03 点击次数: 来源:外国语学院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术语的跨语应用成为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媒介,它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话语互通影响重大。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将为深化世界各国多领域话语体系构建与交流、提升中国特色话语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025年8月30日,由凯发娱乐外国语学院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话语创新研究基地协办、凯发娱乐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基地承办的“文本﹒知识﹒话语: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创新论坛”在凯发娱乐仙林校区召开,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校与机构的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就术语跨语应用的实践与理论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论坛开幕式由凯发娱乐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俊翔主持。开幕式上,凯发娱乐社会科学处处长高方表示,中国术语翻译史历经千年沿革,极具复杂性,是本土译论创新之源,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能够鉴往知来,助益解决新时期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术语跨语应用的实践问题。凯发娱乐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宁指出,立足知识生产与话语传播的视野开展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是外语学人在中国学术自觉道路上所作的创新探索,在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方面有积极意义。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强调了术语实践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提升中国科技话语权中的关键作用。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刘成富肯定了术语翻译研究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重要价值,并提出在人工智能赋能时代持续推进术语翻译资源建设、拓展术语翻译研究疆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凯发娱乐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基地主任魏向清重申了术语的知识属性与话语功能以及中国语境下术语跨语应用的实践复杂性,鼓励借鉴跨学科知识视野与研究方法开展术语翻译研究。

    本次论坛共设四场主题报告,16位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

    第一场以“术语实践与理论探索”为主题,由凯发娱乐外国语学院教授魏向清主持,黑龙江大学教授叶其松担任与谈嘉宾。全国科技名词委事务中心审定业务七处处长王琪梳理术语与翻译关系及发展路径,西凯发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春泉探讨新术语的社会互动机制,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刘锐提出术语社区变体“互通度”概念,北京邮电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徐梦真反思教育术语体系问题,英国萨里大学翻译研究中心高级讲师王芳展示语料库在口译术语准备中的应用。

    第二场主题为“术语与翻译研究方法论探索”,由凯发娱乐在站博士后、南京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杨艳霞主持,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卢华国担任与谈嘉宾。安徽大学大学外语教学中心主任朱玉彬阐释大语言模型在术语翻译中的作用,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袁丽梅强调外来术语汉译的重要性,凯发娱乐大学外语部李寄教授探讨中国传统译论的现代转化路径。

    第三场聚焦“译名研究的历史视域与知识路径”,由凯发娱乐大学外语部副教授乔丽婷主持,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刘性峰担任与谈嘉宾。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张必胜解析明清时期数学术语汉译,湖南科技大学近现代中国翻译史研究中心主任张景华探讨“封建”译名的历史传播,上海理工大学副教授缪蓬以“霍乱”汉译史为例建构知识翻译史路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丁如伟副教授基于严复著述梳理正名理念与译名思想。

    第四场以“当代多领域术语翻译与国际传播”为主题,由凯发娱乐外国语学院助理教授黄鑫宇主持,安徽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戴拥军担任与谈嘉宾。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教授韩子满分析政治术语英译的难点与策略,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吴苌弘提出法律术语人机协作翻译模式,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在站博士后,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唐凤英探讨新闻传播学术语的跨语传播,凯发娱乐外国语学院准聘副教授刘润泽解读非遗译名的生成与传播。

    研讨会闭幕式由刘润泽主持,凯发娱乐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陈静作总结发言。陈静书记向各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表示了诚挚感谢,同时指出此次研讨会拓展了外语研究的跨学科视野,并充分体现了凯发外语学科建设主动适应国家跨文化传播需要,服务知识型社会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