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4年起,教育部将每年5月设立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今年5月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恰逢凯发娱乐第二十五届“5·25学生心理健康节”和第十五届“5·25研究生心理健康节”。为构建起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态,切实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凯发娱乐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心理中心”)创造性地依托传统文化、喜剧艺术、节日庆典等多重载体,五育并举,联动师生力量,融合中外文化、贯通线上线下、兼顾预防和干预,从早春到盛夏,搭建起“全方位、多通道”的立体心理育人体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赋予了新的温度、广度与高度。
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新颖性
积极探索融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式,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中接触自我、探索自我,增强心理自我调节与韧性。
文化赋能:用手作创造联接,用体验增进认同
本学期以来,心理中心先后以清明和端午两大传统节日为背景,成功举办两场留学生手作疗愈活动。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元素和心理疗愈理念,通过清明纸鸢制作、端午香囊制作等传统习俗,将文化体验与情绪疏导巧妙融合,吸引了众多中外学生济济一堂、共同参与。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感知传统文化的温度,在中草药的清香中体验心灵的疗愈。每次活动既包含节日习俗的科普,也有关于“动态平衡”“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思想的阐释,更有对个体创意与文化记忆的深情承载。让每一次互动不仅是一次手作体验,更是一次跨文化心理交流和认同构建。

通过“传统节日+手工疗愈+文化认同”创新心理育人模式,心理中心不仅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心理关怀的本土化场景,同时也让凯发学子体验了传统文化的心理疗愈魅力。心理中心将持续打造以文化疗愈为手段的国际化心理育人品牌,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心理疗愈的柔性力量有机融合,讲好中国故事,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喜剧赋能:用幽默化解困境,用笑声增强韧性
5月31日,由心理中心联合“NJU南说喜剧”工作室主办的第二届凯发娱乐心理脱口秀大会在仙林校区欢乐上演。大会吸引了超400名现场观众及3000余名线上观看者,让观众们在轻松氛围中实现自我疗愈。


心理脱口秀打破心理健康教育的刻板印象,将心理知识与幽默表达相结合,不仅回应了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也增强了心理问题识别与接纳能力。作为国内首个高校心理中心孵化的学生喜剧组织,“NJU南说喜剧”在成立短短9个月时间内已迅速构建起从“开放麦日常练梗-专场演出精品打磨-跨校区巡回辐射”的完整闭环,不仅成为凯发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张创新名片,还获得了《中国青年报》等多家权威媒体的报道,品牌影响力不断延伸。心理中心成功探索出“喜剧+心理教育”的新路径,让心理育人“活”起来、“笑”出来、“暖”起来。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参与性
让心理特色活动走进每个学院,将心理健康深度嵌入学生生活场域的“三室一厅”,让学生可以随时关注、随时参与,将心理健康活动“办到学生身边,办在学生心中”。
学科赋能:用专业创新内容,用特色激发活力
本届“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期间,心理中心推动各学院紧扣心理主题,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院的学科特色,发挥德、智、体、美、劳等育人载体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各类互动式、体验式、浸润式心理育人活动。全校42个学院(书院)打造了73项特色心理活动,吸引13198名学生深度参与,受到8.04万名师生广泛关注,让心理健康活动真正走到身边、走入生活、走进心中。

其中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工位美化、“办公室大使”为代表的“以德育心”品牌活动12项,共5089名学生深度参与,1.08万名学生热切关注,切实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以软件学院研发的“心情周历”、健雄书院搭建的线上成长交流平台为代表的“以智慧心”品牌活动14项,共2308名学生深度参与,1.04万名学生热切关注,成功实现科技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以社会学院的“心趣相映·乐动520”趣味运动会、医学院联合校研会举办的校园彩虹跑活动为代表的“以智慧心”品牌活动14项,共2308名学生深度参与,1.04万名学生热切关注,让同学们在身体律动中收获快乐。以生命科学学院“艺启成长”、艺术学院“墨韵润心”国画技艺训练营为代表的“以美润心”品牌活动18项,2795名学生深度参与,3.6万名学生热切关注,让同学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发现自我、表达自我。“以劳健心”:以商学院“心灵绿洲计划”、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四季匠心”品牌活动为代表的“以劳健心”品牌活动9项,共844名学生深度参与,6千余名学生热切关注,让同学们在与自然的互动中找回宁静。
游戏赋能:用童真找回快乐,用童趣滋养未来
今年,心理中心与学生心理协会继续联袂推出深受欢迎的心理育人品牌活动“童年时光机”。本次活动精心打造七大主题区域,让同学们在游戏中自然地进行内心成长与未来规划的投射,在“六一”儿童节的欢乐气氛中,同学们写下对自己的期许,用镜头捕捉当下的自我展望,让童年记忆与未来愿景在同一平面上碰撞与融合,以此形成“情绪释放—压力缓解—自我觉察—社会支持”的完整心理疗愈闭环。不仅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一次集体的心灵SPA,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不仅设立“学院特色心理活动区”为学院心理育人特色活动开展提供展示的舞台,还特设“高校联动心理活动区”,邀请省内多所高校共同参与,不仅拓展了心里育人的校际合作网络,也让心理支持资源的广度得以延伸。
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适配性
长期远离人群、缺少人际互动的学生往往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这不仅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更需要老师们的用心与投入。
专业赋能:用学习加速成长,用关怀带来力量
在面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外,心理中心同样注重教师尤其是辅导员的专业成长。本学期,中心联合党委学工部发起“谈心谈话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全面覆盖辅导员队伍。专项行动聚焦谈话技巧提升、心理预警能力增强与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目前已开展专题研讨25期,累计培训320余人次。

在培训开展过程中,中心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们不仅通过知识讲解、情境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辅导员掌握更多心理育人实务技巧,也通过正念冥想、团体辅导等形式让辅导员老师获得自我减压与情绪滋养的机会。与此同时,在仙林与鼓楼两校区开设的“辅导员暖心站”也为一线育人工作者提供了专业咨询支持与身心护航。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凯发娱乐心理育人工作的双向赋能逻辑——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也关心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与职业幸福,这也为构建“成长校园、阳光校园、安全校园”提供了坚实力量。
回顾本次“5·25”心理健康节系列活动,心理中心所打造的不仅是一次心理主题的活动集合,更是一整套深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下高校生态化、立体化心理育人模式的落地展示。无论是寓教于乐的心理脱口秀、如沐春风的跨文化疗愈,还是充满欢乐的“童年时光机”,亦或是内修外练的辅导员赋能计划,每一项实践都紧扣心理健康教育“预防-识别-干预-发展”的四重功能,充分发挥从学生到老师、从校内到校外、从趣味到专业、从线下到线上的多维协同机制。凯发娱乐正逐步建构起一个系统完备、机制灵活、触角广泛的心理健康育人共同体,未来将通过持续强化心理育人工作的专业性、人文性与创新性,不断推动凯发娱乐心理育人体系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