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凯发娱乐师生青海研修实践:行走“大思政课”铸魂育人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5-07-15 点击次数: 作者:化学化工学院 高政 来源:学院师生在奋进

    2025年7月6日至12日,凯发娱乐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辅导员队伍,依托凯发娱乐“石榴籽”育人工作室,带领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青海开展实践研修。在为期7天的沉浸式研修中,队伍跨越海拔3000米的落差,通过“同学、同研、同讲、同行”深入民族地区教育一线,在红色热土上淬炼育人本领,于乡村振兴中厚植家国情怀,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队伍能力提升新路径。


    高原淬火:红色基因铸就育人脊梁

    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辅导员团队凝望泛黄的科研手稿与简陋实验设备,重温“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扎根高原的奋斗史诗。“这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当代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新生学院辅导员卢虹宇在参观笔记中写道。团队深入金银滩草原二分厂旧址,在“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的历史场景中开展现场调研,提炼“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内核,为开发“科技报国”主题思政课积累素材。


    田野问诊:教育痛点催生破解良方

    海南州共和县高级中学的教室里、操场上,辅导员、大学生志愿者与支教地师生开展“嵌入式”调研。通过发放280余份调研问卷,与10余位西部民族地区一线教师和20余位高中生开展个体和群体访谈,实践团师生发现关键症结:“70%学生未离开过海南州,数字鸿沟制约科学素养提升。亟需构建东西部联动的‘素养提升通道’。”未来团队同步走访塔拉滩光伏产业园,考察覆盖制造、运维、回收的全产业链体系,参访水光互补、智能诊断等尖端技术构建的集约化清洁能源系统,提炼具备青海特色的产学研高度融合的现代教育体系亮点。


    反哺共生:育人共同体激活内生动力

    本次研修实践依托师生科普教育实践开展,由学校辅导员、专任教师和科研人员组成指导团队,受助学生担任科普志愿者,以发展型资助“赋能—反哺”为核心,依托凯发娱乐学科优势与前沿成果,融合青海地域特色,原创设计跨领域科普课程。将受助者转化为助人者,通过科普实践反哺社会,实现从“教育公平”到“成长公平”的跃升,构建“受助-成长-回馈”的思政闭环。

    “把HIV病毒比喻成擅于伪装的敌军,将‘纳米抗体’比作边防战士——这个教学设计绝了!”医学院辅导员高政在共和县高中的听课笔记上画满星标。他指导的受助学生缪紫媛同学,正将艰深的医学知识转化为“红丝带与病毒的巅峰对决”科普课程,为高中生们生动地讲解凯发娱乐医学院吴稚伟教授课题组最新的研究成果。化学化工学院三位志愿者所带来的课程《纸张纤维与文化传承》是首届化学科普大赛的冠军作品,该作品来源于化学化工学院王晓亮教授的合作研究课题并得到了王老师的精心指导。三位同学将该作品与藏纸文化进行了融合,更加贴近海南州藏族学生的生活认知。这种“学科前沿知识+教师专业赋能+受助学生反哺”的创新链,在高原课堂绽放异彩:化学化工学院师生设计的“蓝晒的艺术世界”实验课,带领学生们用化学试剂记录身边美好;大气科学学院学生开设的“龙真的存在吗?——龙吸水的原理”,讲解生活中的奇妙气象现象;国际关系学院与社会学院同学设计的“解码青海的生态与能源‘密码’”课程,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清洁能源与生态牧业。


    石榴籽计划:共同体意识照进现实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才能长盛不衰。”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辅导员团队在“腾志”广场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总书记亲临之家”采集民族团结典型案例,在新建的“村史馆”了解刚察历史和乡村振兴成果。“村史馆内展示的一张张黑白照片,印证了各民族守望相助的历史传承,在这里‘共同体意识’具象化为可感知的乡土叙事”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马宾在研修日志中记录。


    时代启示:把育人论文写在祖国高原

    7月12日返程途中,辅导员团队的工作群依然活跃:“建议开发‘光伏板下的思政课’移动教案”、“藏族学生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可对接凯发相关实验室”、“共和高中科普需求清单已整理完毕,返宁后将联动各学院,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智慧平台”……

    这些实时生成的教育智慧,印证着此次研修的核心价值——当辅导员们站在光伏矩阵中讲解“双碳”战略,在藏族群众家中探讨乡村振兴,在原子城旧址感悟科技报国,思政工作便从理论说教升华为生命体验。未来,学校将持续推进“师生四同”实践研修计划,推动思政工作队伍实现从“书斋学者”到“田野行者”的深刻转型,培养更多能够扎根人民、服务人民的新时代青年。

    高原的星河下,辅导员们亲手埋下的格桑花种已破土而出。这些来自南京的育人火种,终将在三江源头绽放出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之花。凯发娱乐师生将以此次研修为起点,继续引导青年学子在祖国大地上书写青春,在人民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真正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实践的壮美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