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 党代会专题
    • |
    • 挑战杯专题
    • |
    • 电子邮箱
    • |
    • 信息公开
    • |
    • 捐赠
    • |
    • 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 |
    • OA
    • |
    • English

    校园动态

    首页 / 校园动态 / 正文

    凯发娱乐外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获“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发布时间:2025-09-10 点击次数: 作者:党委学工部 外国语学院 来源:学院师生在奋进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名单凯发娱乐外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成功通过认定。这是我校继国土与生态安全遥感教师团队、化学生物学交叉学科教师团队后连续第三次获此殊荣!

    由国家级教学名师王守仁教授带领的外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立德修身,敬业立学;开拓创新,服务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外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在外国语言文学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发挥外语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率先垂范,忠诚报国

    团队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强化党建引领,遵守师德规范,为人师表,严谨治学。

    团队负责人王守仁教授198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到母校任教,几十年如一日潜心学术,教书育人,充分发挥教学示范、科研模范和师德师风典范作用。他荣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第三届杰出教学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有功个人”、“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回国留学人员”等数十项荣誉,所在党支部被评为凯发娱乐先进基层党组织,并通过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验收;由团队成员任支部书记的西语教师党支部,也入选了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

    团队成员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坚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四有”好老师,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新生导师、研究生德育导师,多位教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校“师德先进”个人和青年教师奖、“我最喜爱的老师”、优秀研究生德育导师、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央广网“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专题曾报道团队,讲述团队培养学生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道路上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国之栋梁的故事。

    二、价值引领,融通中外,学用一体,追求卓越

    团队以教书育人、至诚报国为己任,坚持“价值引领、融通中外、学用一体、追求卓越”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理念,凸显外语教育中的价值引领,形成以“跨文化能力”为核心、以“讲好中国故事”为重点的卓越外语人才培养机制。

    团队把爱国情操、民族自豪、文化自信等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江苏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英语专业文学与文化课程群”“理解当代中国德语系列”虚拟教研室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批、第三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团队重视教育教学研究,教材建设取得新成果,深度参与高等学校“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三进”工作,7人参与7部教材编写,3人担任培训讲师,2人进行示范授课;出版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中国思想经典》等教材;《俄语阅读教程》《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等6部教材入选江苏“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省级规划教材;团队成员参加马工程教材《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析》修订;团队负责人荣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3项和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团队成员在《中国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等重要期刊发表《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外语教育》等论文,探索、引领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团队遵循新文科“融合创新”建设理念,回应国家对关键涉外领域人才的需求,开设融合课程,拓展实践育人路径,培养外语运用能力突出、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实务的复合型涉外人才。

    团队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等奖励多项,在“外研社·国才杯”等全国大学生外语能力大赛中获6项金奖、3项银奖,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红色专项全国特等奖、全国一等奖,在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铜奖。

    团队对中国外语教育创新起到示范作用,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一等奖,主要参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将语言技能训练上升到话语方式的转换,融通中外语言、文化和思维,王守仁教授主持的“高素质外语人才跨文化能力培养体系创新与实践”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持续深化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升学生国际传播能力,杨金才教授主持的“突出‘讲好中国故事’能力培养的外语专业教育创新与实践”获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三、需求导向,勇担使命,守正创新,争创一流

    团队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外语学科知识体系,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创新,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道路,在外国语言文学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深耕当代外国文学与文化、外国文学史、文学翻译理论、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中国文化外译与传播、理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语用学、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等领域,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团队发挥外国文学研究优势特色,着力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外国文学研究,展现中国学人在外国文学研究领域的突出成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成果《战后世界进程与外国文学进程研究》(四卷)、《赫尔曼?麦尔维尔的现代阐释》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团队融合翻译学和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促进中外文学与文化双向交流,对中国文学、文化在国外的翻译、传播、研究、接受等情况进行系统梳理与深入研究,产生系列标志性研究成果,《翻译批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在法国的译介研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三等奖。

    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省重点项目近10项,主编的CSSCI来源期刊《当代外国文学》入选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创办《翻译研究》集刊,出版CSSCI集刊《外国语文研究》。团队的学术影响亦延伸至国际舞台,举办现实主义文学研究国际研讨会和外国文学的社会历史批评学术研讨会,王守仁教授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主持研究专栏,在全球学术空间推进当代现实主义研究。

    团队积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持续推进“中国外文局对外话语创新研究基地”、欧美同学会-凯发娱乐“讲好中国故事”研习中心等基地建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学术外译项目多项。团队成员当选国际语用学协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传递中国学者的声音。团队成员荣获首届“梁宗岱翻译奖”翻译研究类二等奖、第十六届傅雷翻译出版奖、第八届紫金山文学翻译奖等多个奖项。

    四、忠于国家,知行合一,甘于奉献,服务社会

    团队主动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应用研究,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突出社会效益,将外语学科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

    团队有效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建设教育部备案俄罗斯研究中心和韩国学研究中心,发挥学科智库作用,为国家战略研究、咨政建言、人才培养和区域合作等提供理论指导、学理支撑和人才保障,并向教育部提交多篇咨政报告和研究报告被采纳,获颁俄罗斯联邦外交部感谢状。

    团队创新性地开展中国对外话语阐释研究工作,深化术语研究和外译实践,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共建“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基地”,主持研发“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数据标准”,完成国际运河城市合作组织(WCCO)委托项目《世界运河名录》编译。聚焦中国非遗文化译介研究,出版《寻语识遗: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语悦读》系列丛书(十册),入选江苏高校国际传播典型案例和中国翻译协会优秀翻译成果。

    团队立足地方社会发展,结合地方实际开展应用研究,出版《江苏省公共服务领域英语使用监测与研究》调查报告系列;成员担任南京市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语库专家组组长,负责起草《南京市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指南》,助力促进南京市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化工作。王守仁主编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国家课程新教材,在江苏全省小学和初中使用,服务地方英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团队为南京“世界文学之都”建设提供咨询,积极推动地方文化的世界传播。

    团队指导学生在重大外交、外事、经贸、文化活动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面向社会实际需求,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种子,深植在每一位学生心中。

    五、凝心聚力,团结奋斗,传承发展,砥砺奋进

    团队负责人王守仁教授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入选者,率先垂范,带领团队成员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分工合作,为团队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注重培育与引进并举,形成一支学科专业语种融合、梯队年龄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人才队伍。团队建立传帮带机制,优秀中年学者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特聘教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推动学科创新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青年学者、准聘副教授在教学和科研领域表现出色,潜力突出,团队成员组成的“外国文学教学团队”入选2024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团队建设坚持党管人才,最年轻的成员于2023年光荣入党,2024年按期转正。团队成员团结奋斗,推动学科创新发展,2017年所在学科入选教育部一流建设学科,2022年再次入选,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优异成绩。

    下一步,团队将继续贯彻育人育才团队发展战略,建设水平高超、梯队衔接、结构合理、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致力于学科理论创新,推出更多有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主动适应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新形势和新要求,助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以高水平研究支撑高质量教学,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实践,为实现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以实际行动诠释黄大年精神,为实现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祝贺凯发娱乐外国语言文学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