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秋季学期伊始,中美中心举办了中方教师座谈会。27位资深中方教师欢聚一堂,围绕教育教学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策略,探讨在跨学科和跨文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新时代所需高素质人才。会议由中美中心教学副主任孙雯主持。

中美中心主任李晓蓉在座谈会上表示,近四十年来,中美中心作为中美教育合作的重要平台,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扎实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此次座谈会的举办,正是为了应对新形势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术指导。

座谈会上,教师们围绕教学内容、课堂管理、论文指导等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教学副主任孙雯强调,尽管教学环境和学生背景发生了变化,但学术严谨性始终是中心教学的核心,中心将完善导师与学生定期沟通机制、加强论文进度汇报管理等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与会教师分享了在课程设计、作业布置、考试命题等方面的经验与挑战,一致认为应进一步规范教学流程,明确评分标准,确保学生在学术训练中得到严格的要求和充分的指导。
教师们在讨论中也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随着国际学生比例的增加,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学习习惯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们分享了在课堂上应对这些差异的经验,如调整教学节奏、增加互动环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等。
教师代表杨柳副教授分享了在跨文化教学中如何平衡中美教育理念、如何处理文化敏感性问题的经验,提出了创造“反熵增”的学习环境,加强文化预判、尊重学生文化背景等建议。教师代表张海燕副教授则围绕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享了她针对硕士论文准备课的创新措施。
在新形势下,AI 技术的发展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们在座谈会上探讨了如何合理利用 AI 工具辅助教学,同时也一致强调了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此次座谈会不仅总结了过往教学中的经验与不足,更为未来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教师们一致表示,将继续秉持学术严谨的态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的教学方法。中美中心也将持续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教育平台,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增进中美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